2023年辽宁省翻译学会第41届年会暨第12届东北亚语言文学与翻译国际学术论坛于2023年7月18日顺利召开!会议在浪漫的海滨城市大连的大连外国语大学国际文化交流中心举行。此届年会暨论坛由辽宁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办,辽宁省翻译学会、大连外国语大学高级翻译学院承办,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东师瑞普教育科技有限公司、译国译民集团、大连朝云科技有限公司、辽宁智教科技有限公司、北京学研汇智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北京东方正龙有限公司等协办。会议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做大会主旨发言,省内专家和青年学者做大会学术交流,并在下午时段设立研究生平行论坛。共有116人参加了此次学术盛会。

会议主题:语言文学翻译研究的理论新思维与实践新探索

主要议题

  1. 外语教学与课程思政

  2. 语言、文学与翻译专题研究

  3. 翻译与社会、法律、符号、人工智能界面研究

  4. 汉外翻译与国家话语建构研究

  5. 语言理论应用与人工智能

  6. 外语及翻译学科专业建设

  7. 其他相关研究

开 幕 式

Opening Ceremony

辽宁省翻译学会秘书长董广才教授主持开幕式。

承办单位致辞

刘风光 校长

大连外国语大学副校长刘风光教授首先对2023年辽宁省翻译学会第41届年会的召开表示祝贺!她表示,辽宁省翻译学会始终立足国家发展战略,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引领辽宁省各高校开展翻译专业和学科建设及翻译人才的培养,助力提升辽宁省翻译能力建设水平。年会邀请到国内外知名的翻译领域专家,将为我们兄弟院校的翻译专业和学科发展带来新理念。会议安排了丰富的学术讲座和经验交流,既有理论又有实践,相信各位代表一定不虚此行。最后,她预祝此次年会圆满成功!

嘉宾致辞

张志明 教授

辽宁省高校外语教学研究会秘书长张志明教授代表研究会向辽宁省翻译学会第41届年会暨第12届东北亚语言文学与翻译国际学术论坛的胜利召开表示衷心的祝贺!他说,辽宁省翻译学会41年如一日,始终不忘初心,锐意进取,为我省翻译理论研究、翻译教学研究以及翻译实践做出了杰出贡献,为我省翻译事业的提升和发展搭建了省内、省外及国际交流的平台,受到广大翻译工作者、各院校师生和会员单位的大力支持和高度赞誉。他预祝此次年会圆满成功!

会长致开幕词

李春姬 教授

会长李春姬教授首先代表辽宁省翻译学会对辽宁省翻译学会名誉会长、辽宁大学范岳教授表示崇高的敬意,对莅临此次盛会的各位专家表示热烈欢迎和衷心感谢!李会长说,此届年会暨论坛由辽宁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办,辽宁省翻译学会、大连外国语大学高级翻译学院承办。李会长还对各协办单位的鼎力支持表示衷心感谢!感谢各会员单位积极组织教师与学生踊跃参会。她相信此次会议一定会对我省高校翻译与语言文学研究、外语及翻译专业学科建设及人才培养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她预祝会议圆满成功!

特邀专家主旨报告

报告主持人

大连外国语大学原副校长杨俊峰教授主持黄友义教授的主旨报告。

01

黄友义教授

题目:国际传播的需求与中译外的使命担当

报告人简介

黄友义,现为中国翻译协会常务副会长、中国翻译研究院副院长、全国翻译资格(水平)考试英语专家委员会主任、全国翻译系列高级职称任职资格评审委员会主任、全国翻译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专家委员会主任、教育部外语中文译写规范和中华思想文化术语传播部际联席会议首席专家,《公共外交季刊》编委会副主任、《大中华文库》副总编辑。曾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全国翻译研究生专业学位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国际翻译家联盟副主席、中国外文出版发行事业局副局长兼总编辑和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主任、外文出版社总编辑、中国翻译协会秘书长、《中国翻译》杂志主编。曾多次为党和国家领导人担任口译,长期参加党政文件和领导人讲话的翻译和译文审定工作,包括《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一至四卷)、中国政府白皮书、《江泽民论三个代表》等文献,主持编写《汉英外事工作常用词汇》和《汉英翻译词典最新词汇》。此外,还出版多部译著,并完成数百万字的中译英书稿核定工作。外译中作品包括美国文学名著《名利场大火》《马歇尔传》和《无冕之王》。2023年出版专著《从“翻译世界”到“翻译中国”——对外传播与翻译实践文集》。

报告摘要

国际传播的重担已经落在外语人的身上,也为外语专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和路径。做好国际传播的一个关键环节是要做好对外翻译。然而,与传统的外译中不同,中国人做中译外有着天生的困难。外语人要敢于承担责任,通过翻译跨越语言、思维、文化方面的中外差异,实现有效对外传播,讲好当今中国的故事。

报告主持人

大连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学会常务副会长陈宏俊教授主持胡开宝教授的主旨报告。

02

胡开宝 教授

题目:大语言模型背景下翻译研究:问题与前景

报告人简介

胡开宝,上海外国语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国家重大人才计划特聘教授,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现任上海外国语大学校长助理、语料库研究院院长,兼任中国翻译协会常务理事、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常务理事暨外语学科发展研究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高校语言学跨学科委员会主任委员、上海市科技翻译学会会长。担任国际期刊Corpus-based Studies across Humanities主编、国际期刊Corpora编委、CSSCI期刊《中国外语》《上海翻译》编委、Routledge出版社Advances in Applied Linguistics系列丛书和Springer出版社Corpora and Intercultural Studies系列丛书主编,以及Routledge出版社Advances in Corpus Linguistics系列丛书编委。2015年度获得教育部第七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三等奖。2022年度,获得上海市第十五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

报告摘要

在介绍大语言模型技术的优势与特征基础上,分析了大语言模型背景下翻译研究所面临的问题以及翻译研究的未来发展前景,重点探讨了大语言模型背景下翻译研究的主要领域。

报告主持人

大连大学英语学院院长、学会副会长王晓军教授主持杨俊峰教授的主旨报告。

03

杨俊峰 教授

题目:

真善美:汉译英中的文化意识(Beware of the Cultural Differences in C-E Translation)

报告人简介

杨俊峰,大连外国语大学原副校长,二级教授,硕士生导师、加拿大研究中心主任。留学加拿大卡尔顿大学,应邀到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英国剑桥大学讲座。教授同声传译、古典神话与西方文学、科技翻译、法律翻译、英国浪漫主义诗人、加拿大诗歌、国际商务礼仪等课程。现兼任中国仲裁法学研究会法律英语教学与测试研究会副会长、辽宁省高校外语教学研究会会长;中国翻译协会专家会员、联合国注册资深译员、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评审专家、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评审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辽宁省有突出贡献的拔尖人才、辽宁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辽宁省高校专业带头人、辽宁省高等学校教学名师、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之百人层次、大连市劳动模范、大连市优秀专家、大连市优秀社会科学专家、大连市留学归国创业英才;曾任大连电视台英语新闻兼职主播、电视栏目《中国大连》译播员。出版国家规划教材70本(套)、译著36部,约一千多万字(10,000,000)、专著7部、CSSCI论文30余篇。其中非文学译著包括《美国文学概况》《心之书》《为自由而生》《国家职能的变迁》《旧书与珍本》等;文学译著包括《夺面旅人》《斯通,与另一个斯通》《黑暗天使》《弄假成真》等;专著包括《走进今日枫叶林》《翻译的艺术——理论与应用》《玛格丽特·阿特伍德创作研究》等;教材包括《英语写作》《口译与听力》《法律英语综合教程》《法律英语——案例探究》《汉译英精选汇编》等;承担中华外译《中国古代戏曲理论史通论》翻译项目(由英国Paths International Ltd出版社出版);参加中央电视台《朗读者》第一期节目录制。教学获奖情况:2018年《外语教学综合改革:“地球村”模式的创建与探索》获得省教学成果一等奖,教育部教学成果二等奖。译著获奖:2004年《美国文学概论》获得省文学翻译奖,2014年《斯通,与另一个斯通》(54万字长篇小说)再次获得省文学翻译奖。

报告摘要

在当今日益频繁的国际交往中,翻译作为连接不同文化之间的桥梁和纽带,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然而,我们身为教授翻译技能的老师,是否真正有效地向学生传递了在翻译过程中必不可少的文化意识呢?只有具备丰富多彩、广博精深的文化知识和语言技能,才能够更好地理解并准确表达源语言所蕴含的各种文化内涵和情感信息。同时,在跨语言和跨文化交往时,还需要灵活运用各种策略和技巧来保证目标语言与源语言之间最大限度上的一致性和通顺性。因此,在培养拔尖的翻译人才方面,除了注重语言基本功训练外,还应该加强对跨文化交际及相关领域知识体系的建设与拓展。唯有如此,才能够更好地满足当今中国对高素质、全球视野型人才需求,推动中国走向世界舞台中心。

报告主持人

大连海事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学会常务副会长曾罡教授主持Lindsay Sullivan教授的主旨报告。

04

Lindsay Sullivan 教授

题目:《深山夏牧场》英译及思考

报告人简介

Lindsay Sullivan is a lecturer in Mandarin Chinese at the University of Aberdeen and Deputy Director of the Confucius Institute. She is the course co-ordinator for level one and level three Mandarin Chinese. In addition to their major/s, students can take up to six semesters of Mandarin Chinese as part of the Sustained Studies programme, allowing them to include “with Mandarin Chinese” on their degree certificate. As Deputy Director of the Confucius Institute, she is responsible for staff training in relation to adult learning and university teaching. She also teaches on the MSc in Translation and Interpreting and on the MSc in TESOL. Her undergraduate degree was in Literature (University of Exeter), which she followed by a PhD in Literature and Theology (University of St Andrews). After completing the PhD, she worked part-time at Cardiff University, teaching a range of first-year undergraduate modules. In 2006, she moved to China and taught at Dali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for four years. In 2010 she began learning Mandarin full-time at Dongbei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and completed two-years of language study there. Following this, she studied for an MA degree in teaching Chinese to Speakers of Other Languages at Liaoning Normal University. After finishing the MA at Liaoning Normal University, Lindsay returned to South Wales and began studying part-time for a Masters in Translation Studies at Cardiff University. She combined this with part-time Mandarin teaching on the Languages for All programme. She achieved a distinction in her MA. Part of the coursework for this MA involved translating articles that were part of a joint research project between the Chinese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s and Cardiff University.

报告摘要

李娟自1999年起写作,获得人民文学奖"非虚构奖"、鲁迅文学奖散文奖。出版有散文集《阿勒泰的角落》、《我的阿勒泰》等,长篇非虚构《冬牧场》,《羊道》三部曲。2021年,《冬牧场》由Jack Hargreaves和Yan Yan英译出版,同年,《遥远的向日葵》由Christopher Payne英译出版,李娟作品开始受到海外关注,有形成翻译与学术对话的可能。

省内专家主旨报告

报告主持人

大连海洋大学外国语与国际教育学院院长、学会常务副会长郭艳玲教授主持闫怡恂教授的主旨报告。

 

05

闫怡恂 教授

题目:葛浩文译者行为批评研究

报告人简介

闫怡恂,大连民族大学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UBC)访问学者,辽宁省本科教学名师,首批沈阳市高层次人才拔尖人才,大连民族大学领军人才;现任大连民族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中华文化外译与传播研究中主任。受聘于教育部师范认证英语专家组组长、专家,全国中华学术外译通讯评审专家,辽宁省外国语言文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辽宁省翻译学会副会长等。曾带领英语专业获批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以及10余项省级专业建设平台;主持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1门《欧洲历史与文明》,主持辽宁省本科一流课程《口译理论与实践》等;荣获辽宁省教学成果奖一、二、三等奖;主要研究方向为认知与翻译研究、中国现当代文学译介等;主要代表著作有:中华书局与现代出版社出版译著2部:《葛浩文文集》之《论中国文学》,《葛浩文文集》之《葛浩文随笔》;商务印书馆出版译著2部《数字人文导论》《反思性教学》等;著作《汉英外事翻译理论与实务》《商务英语口译教程》等获得辽宁省翻译学会一等奖,共计出版著作教材20余部;发表CSSCI核心论文10余篇,代表作《基于场景框架认知模式的译者主体创造性研究》《贾平凹<废都>英译出版及其他》《文学翻译:过程与标准》等发表在《外语与外语教学》《当代作家评论》中,共计发表论文30余篇。主持省社科基金重点项目、一般项目《中国文学译介与海外传播:葛浩文现象研究》《海外汉学家翻译思想与中国现当代文学译介》等省部级项目10余项。

报告摘要

葛浩文作为中国现当代文学的首席翻译家,至今笔耕不辍,译著逾70部。从第一本翻译习作《八月的乡村》,到莫言获得诺贝尔奖并受到英语世界的关注与接受,再到用英文续写中国文学作品《马伯乐》,葛浩文堪称中国现当代文学译介的实践者、传播者、代言人。本研究尝试从译者行为批评“文本-行为-社会”三位一体评价模式观察与阐释葛浩文译者行为规律,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及其社会互动关系特点等,试图从译者实践个案证明译者行为批评“文本-行为-社会”三位一体模式的普适性与开放性,以译者个案论证译者行为批评理论从实践中来,到理论中去,再到实践的发展应用过程。希望该研究对中国文学文化对外传播的有效性及进行学术评价的客观性提供参考实例与分析依据。

报告主持人

大连民族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中华文化外译与传播研究中主任、学会常务副会长闫怡恂教授主持邹德艳教授主旨报告。

06

邹德艳教授

 

题目:新文科背景下翻译人才国际传播能力培养模式探索——以大连外国语大学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为例

报告人简介

邹德艳,大连外国语大学教授,高级翻译学院副院长、硕士生导师,北京大学及英国伦敦大学学院访问学者,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翻译传译专业委员会理事、中国翻译协会专家会员、澳大利亚中文翻译协会会员、辽宁省优秀专家、辽宁省本科教学名师、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百人层次人选、大连市本地全职高端人才。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1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负责人,出版专著2部、教材4部,建设国家高等教育智慧教育平台课程3门、辽宁省一流本科课程5门,获辽宁省本科教学成果奖4项、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奖·成果奖(省政府奖)2项。

 

报告摘要

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离不开翻译人才国际传播能力的培养。大连外国语大学翻译专业人才培养成效显著,于2019年入选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翻译专业在新文科建设背景下以学科教学与跨学科教学融合为出发点,将翻译与国际传播作为人才培养方向之一,课程设置展现跨学科特点、课程教学融合信息技术、课程评价着重案例项目。创新模式结合翻译人才及国际传播人才培养需求,以更好发挥翻译作为国际传播最后一公里的作用,加强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

 

报告主持人

鞍山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院长、学会副会长回智光教授主持冯浩达教授的主旨发言。

 

07

冯浩达教授

 

题目:推进海洋考古术语统一构建对外翻译话语体系

报告人简介

冯浩达,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现为新西兰翻译学会会员、辽宁省高校教师培训专家库专家、大连国际关系学会秘书长、大连海事大学“中华优秀海洋文化外译研究中心”办公室主任。近五年,获批包括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子课题、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辽宁省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在内的国家级、省部级、市厅级课题10余项,获批纵向经费共计60余万元,参与北京高精尖语言资源中心等项目3项,获批经费共计300余万元。在国际权威出版机构Taylor & Francis(泰勒·弗朗西斯)出版集团旗下的Routledge(劳特利奇)出版社出版题为《搭配的形式、意义、功能:语料库驱动的汉英商务翻译研究》专著1部。对标国家“十四五”发展战略需求,在《社会科学引文索引》(SSCI)、《艺术与人文引文索引》(A&HCI)、《中国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检索期刊公开发表论文40余篇。荣获各级科研成果获奖3项。

报告摘要

海洋考古术语研究是汇集语料库语言学、翻译学、术语学、逻辑学、海洋考古学等多学科交叉、相互渗透的热点领域,对推动我国翻译学的纵深发展、促进我国哲学社会科学“三大体系”建设、提升我国该领域在国际学界话语权的价值不言而喻。报告以《海洋考古术语汉英辞典》编纂过程为例,浅析其原理与框架,以及所需的术语挖掘与管理技术,针对现存问题提出工作建议与应对措施,意在依据海洋考古领域数字化语言数据,通过文献计量分析,对海洋考古本体范畴的概念进行描摹、比较、汇总、归类、分析、阐释,以期助力中华优秀海洋文化外译与传播。同时表明,该领域研究应突破领域桎梏与学科壁垒,研究人员应善于发现共同的学术问题,构建可持续发展的领域“学科群”与“学术共同体”,以及科学化、系统化、理论化的新时代中国特色海洋考古术语体系。

 

报告主持人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学会常务副会长史光达教授主持李田新教授和潘佳宁副教授的主旨发言。

 

08

李田新 教授

 

题目:外语教学的思政融入与国际传播能力培养的思考与实践

报告人简介

李田新,沈阳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教授,辽宁省教学名师,辽宁省一流本科课程《英语词汇学概论》、《专业外语(面向土木类专业)》课程负责人。主持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1项、省级教学改革项目7项。主编《综合学术英语教程》、《大学英语泛读教程》等教材多部。获辽宁省教学成果三等奖、辽宁省高等教育学会优秀学术成果三等奖、沈阳工业大学教学成果一等奖、外研社“教学之星”大赛全国总决赛一等奖、第二届UMOOCS基于慕课的混合式教学优秀案例评选总决赛三等奖、“外研社杯”全国英语演讲大赛指导二等奖等奖项。

 

报告摘要

外语类课程思政建设应根据不同类型课程的特点,与语言能力、跨文化能力、国际传播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培养相结合。以国际传播能力培养为主线开展课程思政,通过线上、线下、虚拟三大课堂实现“知识获取-实践应用-创新探究-国际交流”的“四位一体”能力培养。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和国际传播能力培养的“三融入”:融入教学目标、融入三类课堂、融入创新创业教育。通过“两培养,两结合”,即培养学生传播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能力、培养学生讲好中国故事的本领、结合课程内容、结合时事热点,挖掘外语课程中蕴含的思政教育元素,多维融合实现思政育人。

 

09

潘佳宁 副教授

 

题目:《金瓶梅》的海外传播与接受

报告人简介

潘佳宁,辽宁沈阳人,沈阳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古代文学博士,鲁迅文学院中青年作家高研班学员;主持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项目1项、省级社科项目9项;先后在《当代作家评论》《中国社会科学报》《东方翻译》《燕山大学学报》《北京周报》等刊物上发表中英文学术论文和专访20余篇,译著《对话潘基文》获“第八届辽宁省文学翻译奖”;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当代翻译家口述史、明清小说域外传播。

报告摘要

 

明代世情小说《金瓶梅》在西方世界的传播始于19世纪中叶。在众译本中,美国汉学家芮效卫耗时三十年完成的《金瓶梅词话》全译本被认为是“迄今为止最好的英译本”。作为一位典型的研究型译者,芮效卫成功地将学术研究与翻译结合,不仅将其《金瓶梅》版本选择、作者身份考据和张竹坡评点的学术观点融入译文,还在译本中增加学术序言、人物表和大量注释,对西方读者重新审视《金瓶梅》文学价值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与此同时,芮译本的成功也印证了中国典籍域外传播由“通俗”走向“经典”的必经之路。

 

报告主持人

大连外国语大学高级翻译学院院长、学会会长李春姬教授主持王少爽教授的主旨发言。

 

10

王少爽 教授

 

题目:从译后编辑到人机共译:大语言模型赋能下的翻译实践模式革新探究

报告人简介

王少爽,大连外国语大学高级翻译学院教授、副院长、硕士生导师,多语种翻译研究中心研究员,南开大学翻译学博士,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翻译学博士后,主要研究方向为翻译技术、翻译教学、术语翻译等;主持国家社科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省社科基金、省研究生教改等项目多项,发表论文4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1部、译著3部;入选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千层次人选,获第八届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成果三等奖,主讲《计算机辅助翻译》《术语翻译与管理》《论文写作》等课程。

报告摘要

 

作为深度学习在自然语言处理领域的一种应用,大语言模型基于大规模文本数据训练,旨在实现理解和生成人类语言的目标,催生了以ChatGPT为代表的多款AI聊天机器人,可以完成包括自动问答、文本生成、文本摘要、写作辅助、语言翻译、代码生成在内的多种任务。本研究聚焦大语言模型的应用对翻译实践模式的深刻影响。首先,概述大语言模型的工作原理,论述生成式人工智能的概念内涵,并梳理国内外现有的多款AI聊天机器人。然后,以代表性AI聊天机器人ChatGPT与Claude的翻译应用为例,通过真实翻译案例,分析大语言模型赋能下的生成式人工智能翻译与传统机器翻译的工作机制差异,展示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环境下翻译过程中的人机交互特征,阐述语言大模型的应用对翻译实践模式的影响与革新,进而探讨当下翻译专业学生所面临的危机、挑战与机遇,并提出相应建议和对策。

 

报告主持人

鞍山师范学院国际交流学院副院长常青教授主持王景会博士的主旨发言。

11

王景会 博士

 

题目:人工智能时代俄语翻译硕士计算机辅助翻译课程的教学实践与思考

报告人简介

王景会,辽宁大学外国语学院俄语系讲师,博士,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语料库语言学,俄汉翻译对比。主持辽宁省社科基金青年项目1项,译著1部。

报告摘要

 

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给翻译教学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培养既懂外语又懂技术的新时代复合型国际化人才势在必行。本文以辽宁大学俄语翻译硕士的计算机辅助翻译课程教学实践为例,对课程内容设置、存在的不足以及如何更好地实现俄语专业与翻译技术的融合进行总结和思考,旨在不断推进计算机辅助翻译课程助力俄语翻译人才的培养,同时抛砖引玉,推进国内翻译技术教学的发展。

 

研究生平行论坛

 

论坛主持人

大连外国语大学多语种翻译中心主任、学会副秘书长霍跃红教授主持研究生平行论坛

协办单位发言主持人

辽宁大学亚澳商学院副院长马亚莉教授主持协办单位发言。1

依托校本特色的校企合作实践

林世宾

译国译民集团总经理

简介

译国译民集团

译国译民集团始创于2003年,总部位于上海,在北京、深圳、武汉、福州、济南等多个城市设有分公司,拥有“译国译民翻译”“译国译民教育”和“言之友悟”师资培训三大核心子品牌。译国译民勇担语言人才培养的社会责任,自2006年来,译国译民一直致力于与国内百余所高校建立产学研合作,开展广泛且具有实质性意义的校企合作,助力高校外语人才的培养和队伍建设。2020年5月,译国译民集团与上海外国语大学语料库研究院正式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协商重点在语料库研究与应用研修、翻译理论高级研修等中高级师资培训联合发力,开启了译国译民集团特色校企合作助力高校师资队伍建设往更深层次发展的新征程。2020年11月,译国译民集团与辽宁省翻译学会正式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进一步深化在翻译大赛与学生实习实践等项目展开深度合作,携手助力语言服务行业的人才培养。

数字化融合信息技术,助力外语教学实施与资源建设

杨树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简介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国际人才英语考试(简称国才考试),英文名称English Test for 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ETIC),是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外语测评中心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参与全球治理能力不断提升、国际影响力日益增强的时代背景下研发的英语沟通能力认证体系,旨在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和选拔有家国情怀、有国际视野、有专业本领的国际化人才,为推动中国更好走向世界、世界更好了解中国做出特有贡献。国才考试立足中国、沟通世界、服务职场、推动教学,是评价新时代人才国际传播能力的“行业标准”。国才考试重点考查国际化人才应具备的核心素养——英语沟通能力,主要包括三个维度:国际视野与协商合作能力、跨文化理解与表达能力、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国才考试充分体现“分类优秀”原则,设计国才初级、国才中级、国才高级、国才高端和国才高翻五个类别,满足不同层次国际交流活动的不同需求。

AI助推教学创新

王蕾

智教科技

简介

辽宁智教科技有限公司

辽宁智教科技有限公司是以现代教育技术为核心竞争力的教育整体解决方案提供者。公司在辽宁以外语教学综合实训室为核心业务。公司与国家知识产权运营中心、中国电子商务可信交易服务中心、清华大学等单位形成了长效的产学研机制。公司提供的Speexx高校多语种交互式学练平台,是由德国数字出版股份集团经过20多年研发积累,推出的一套面向全球高等教育系统的在线多语种外语学习系统,合作高校200余所,本地形成精品案例供老师们参观。可供老师参观各种类型语音室100多间,同声传译实训室10多间,多功能语言智慧型教室20多间,外语专业一带一路VR实训室,及多间小语种实训教室。

基于数智化平台的外语教学模式探究:以口译能力的提升路径与实训要素探析为例

李恬

学研汇智

简介

学研汇智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学研汇智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从教育部产学合作项目管理办法和发展进程切入,介绍此类项目建设宗旨,并聚焦外语类可行性建设领域。同时以北京学研汇智公司近三年来的产学合作具体成果为案例,介绍“实训实践类”“师资培训类”及“教学改革类”项目建设办法。

基于教改形势下的

外语教学新方式

兰广源

朝云科技

简介

大连朝云科技有限公司

大连朝云科技有限公司一课英语教学平台依托现代化、信息化手段,将教师课堂教学、英语专项训练和学生课后自主学习有机整合,实现英语智慧化教与学的闭环。平台拥有丰富的教学资源、智能的批阅模式、灵活的考核方式,在不添加任何老师额外负担的基础上将学生英语学习与教学紧密结合,通过平台可完成英语听力、口语、阅读、写作和单词的训练,打造兼顾英语学习成绩和实践能力双提升的教学模式,同时为教师提供常态化的英语教学应用,形成全流程的英语教学过程化管理数据,打造本校具有传承意义的特色英语教学文化。

NewClass远程互动同传课堂介绍

卢晶晶

北京东方正龙数字技术有限公司

简介

北京东方正龙数字技术有限公司

北京东方正龙数字技术有限公司成立于1998年,总部位于北京,在全国有20多个分支机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中关村高新技术企业、北京市“专精特性”企业;中国翻译协会理事单位,中国英汉比较研究会外语教育技术委员会常务理事单位;《数字语言学习环境设计要求》国家标准主要起草单位之一、行业标准编制单位之一;高校同声传译训练系统开创者(2006年全球首创);全球孔子学院汉语教学实验室合作伙伴,中朝友好教室承建方。

闭 幕 式

Closing Ceremony

辽宁省翻译学会秘书长董广才教授主持闭幕式

宣布年会学术成果评奖结果

大连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学会副会长陈宏俊教授对本届年会学术成果评奖做了说明,并宣布了评奖结果。本届年会共收到学术成果申报57项,其中论文类38项,著作类19项。经学术成果评审小组评审,最终评出论文类:一等奖9项、二等奖7项、三等奖12项;著作类:一等奖8项、二等奖7项、三等奖3项。

第四届辽宁省翻译大赛启动仪式

为促进复合型、应用型翻译人才培养以及翻译专业教育与教学质量的提升,推进翻译人才的培养,增加语言服务行业的翻译人才储备,为高校在校学生及社会各界翻译爱好者提供翻译实践实训平台与机会,由辽宁省翻译学会主办,译国译民承办的“第四届辽宁省翻译大赛”(以下简称“大赛”)正式启动。

名誉会长范岳教授致辞

辽宁省翻译学会名誉会长范岳教授自始至终认真听了各位老师的发言。在闭幕式上范岳教授非常激动,他热情洋溢的谈到辽宁翻译界后继有人,并为这些年学会所取得的成绩感到高兴。他激励青年教师要勇攀高峰,努力奋进,为国家的翻译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会长李春姬教授致闭幕词

会长李春姬教授在闭幕式中说,2023年辽宁省翻译学会第41届年会暨第12届东北亚语言文学与翻译国际学术论坛在全体代表的共同努力下,完成了各项议程,圆满落幕!再次感谢莅临此次盛会并做精彩主旨发言的黄友义教授、胡开宝教授、杨俊峰教授、Lindasy Sullivan外籍专家,感谢闫怡恂教授、邹德艳教授、冯浩达教授、潘佳宁教授、王少爽教授、李田新教授、王景会博士的精彩分享。感谢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东师瑞普教育科技有限公司、译国译民集团、大连朝云科技有限公司、辽宁智教科技有限公司、北京学研汇智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北京东方正龙有限公司的大力支持,为本次会议提供了坚实的保障,衷心感谢各协办单位对辽宁省翻译学会长期的鼎力支持和帮助!此次年会学术成果评奖,对各位获奖老师表示热烈祝贺!也祝辽宁省翻译学会这颗植根于学术净土、沃土中的常青树长盛不衰。最后,李春姬会长宣布2023年辽宁省翻译学会第41届年会暨第12届东北亚语言文学与翻译国际学术论坛闭幕!

内容来源:辽宁省翻译学会微信公众号

文案:张琦琳 王少爽 祁方 董广才

编辑:运营工作室 赵悦圻

审核人:姜文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