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是加强中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重要任务。作为国际传播的重要环节,翻译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沟通中国与世界的重要桥梁,中国翻译实践正在经历从“翻译世界”向“翻译中国”的转变。基于这一新时代背景,大连外国语大学拟举办2023“理解当代中国”多语种国际翻译大赛,参赛对象覆盖国内普通高校在读专科生、本科生、研究生、留学生、海外孔子学院在校生及外籍翻译爱好者,旨在“以赛促学、以赛促译、融通中外、文明互鉴”,为服务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培养高素质的中译外翻译人才,推动中国文化走出去,向世界表达中国,让世界理解当代中国,发挥中国在世界话语体系中的重要作用,不断提升中国的国际传播能力。
一、组织机构
(一)指导单位
全国翻译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
中国翻译协会对外传播翻译委员会
中国外文局翻译院
辽宁省教育厅
(二)主办单位
大连外国语大学
(三)承办单位
大连外国语大学高级翻译学院
大连外国语大学多语种翻译研究中心
(四)协办单位
东北“三省一区”外语学科发展联盟
教育部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国际中文教育实践与研究基地(大连外国语大学)
辽宁省“一带一路”人文交流与语言产业校企联盟
辽宁省外语研究生创新与学术交流中心
辽宁省孔子学院合作大学联盟
辽宁省翻译学会
二、参赛对象
国内普通高校在读专科生、本科生、研究生、留学生、海外孔子学院在校生及外籍翻译爱好者。
三、比赛项目
将汉语原文翻译成英语、法语、俄语、阿拉伯语、西班牙语、日语、德语、朝鲜语、葡萄牙语、意大利语十个语种,共计十个比赛项目。参赛者可任选一项或同时参加多项比赛。单个比赛项目的报名费为40元/人,用于大赛的命题、宣传、评审、系统研发和特等奖奖金发放。
四、参赛要求
参赛译文须参赛者自主独立完成,杜绝抄袭现象,一经发现,将取消参赛资格。自公布竞赛原文至提交参赛译文截稿之日,参赛者请勿在任何媒体公布自己的参赛译文,否则将被取消参赛资格。参赛者须独立完成译文,并在规定时间内(2023年10月10日-11月10日)按要求提交译文。
五、参赛流程
请扫描下方二维码,进入大赛平台,点击“报名入口”,填写报名信息并缴费;在截止日期2023年11月10日前,进入“答题界面”,提交参赛译文。赛事相关资讯均在如下大赛平台发布,请保存关注以便及时获取比赛通知。
大赛平台二维码
六、奖项设置
本届大赛设特等奖、一、二、三等奖和优秀奖若干名。特等奖获奖选手将获得1000元奖金。根据各语种比赛项目报名人数,确定相应语种是否设置特等奖。一等奖获奖比例为排名前1%,二等奖获奖比例为排名前2-5%,三等奖获奖比例为排名前6-15%。优秀奖获奖比例为排名前16-30%。大赛另设“优秀组织单位奖”若干,面向积极组织本单位学生参赛的国内普通高校或院系、海外孔子学院及教师。获奖单位将获邀参加颁奖典礼。大赛信息发布平台:微信公众号“大外高级翻译学院”。大赛咨询邮箱:transchina2023@163.com
“理解当代中国”多语种国际翻译大赛组委会
2023年10月10日
附件:大赛原文
共行天下大道,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建设一个什么样的世界、如何建设这个世界”,是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之际,人类面临的一道时代命题。在这个深刻的历史背景下,2013年3月,习近平担任国家主席后首次出访,在莫斯科演讲时向世界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推动各国与中国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是引领世界大变局发展方向的人间正道。
中国不仅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提出者,更是践行者。
过去的十年是中国推动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的10年。2022年新年伊始,“北京2022冰墩墩兔年特别版”发售即被抢购一空。“一墩难求”的热烈场面预示北京冬奥盛会的圆满成功。绿色办奥理念贯穿始终,绿色效应也从赛时延伸到赛后,北京冬奥会让国际社会看到中国用绿色描绘未来的创新力和行动力。
这十年是中国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上谋划发展的十年。中国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生态环境保护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与此同时,中国积极参与全球环境气候治理,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成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参与者和贡献者,携手国际社会共同塑造清洁美丽的世界。
这十年,中国成为践约履诺、身正为范的大国表率: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规模、新能源汽车产销量稳居世界第一;建成世界最大清洁发电体系,上线全球最大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构建完成。
这十年,中国体现了帮助发展中国家提升绿色发展能力的大国担当:中国荒漠化防治成熟经验技术助力非洲建设“绿色长城”;在尼泊尔南部的中国绿色化肥试验区,小麦等农作物最高增产400%。
这十年,中国坚定践行多边主义,体现了完善全球环境治理体系的大国智慧。中国积极搭建国际合作平台,为今后直至2030年乃至更长一段时间的全球生物多样性治理擘画新蓝图。
江河万里总有源,树高千尺也有根。自古以来,中华文化就认为世界应是一个和谐整体:天人合一的宇宙观蕴含中华文明的生存理念;协和万邦的国际观是中华文明一贯的处世之道;和而不同的社会观是中国人遵循的行为准则;人心和善的道德观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不断发展壮大提供重要精神力量。10年来,中国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智慧,携手各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用实际行动生动诠释了“世界好,中国才能好;中国好,世界才更好”。
这十年,中国迎来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不仅深刻改写了旧有的东方叙事,也为人类探索现代化道路打开了崭新的思考视角,新时代的中国不断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更大贡献。
(摘自国纪平《人民日报》2023年3月23日等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