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4日晚,高级翻译学院于11B502教室举办了第一百零二期高翻主讲人活动。本次活动邀请到了2021级本科生白卓言同学,他以“考研经验分享”为主题,结合自身跨考经历,为同学们提供了一套有效的跨考方法论,并与现场同学展开深度互动。

白卓言同学在校期间曾于2021-2022学年任高翻2102班学习委员,2022-2023学年任高级翻译学院社会实践部部长。曾获2022-2023学年与2023-2024学年校综合三等奖学金,“优秀学生”等荣誉称号。他持有CATTI三级笔译证书,专四良好,雅思7.0分。他曾获第三届辽宁省翻译大赛英译汉组三等奖,第七届全国商务英语知识竞赛决赛三等奖。就业方面,他于2024年秋季校招中斩获杰瑞石油服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海外销售工程师offer与徐州工程机械集团进出口有限公司海外商务经理offer。
本次活动中,白卓言同学全面且细致地围绕专业跨考展开,从专业选择、学校挑选,到初试复试经验,再到心态调整与其他建议,为跨考学子们提供了丰富且实用的信息。
专业选择上,若对某一专业有明确学术追求,可直接选择;若想法尚不明确,则需要谨慎思考。一方面,要选择自己不讨厌且感兴趣的专业,学习起来更有动力;另一方面,应避免盲目跟风报考热门专业,比如法硕这类报考人数多、竞争压力大的专业,若非对此有强烈兴趣且该专业对未来发展有帮助,否则不建议选择,以免与本专业学生竞争,压力过大且结果不理想。
学校选择至关重要,多数情况下考研更看重能力。选择学校时,有几个关键衡量标准:一是复习书目,一般3 - 5本较适宜,可通过知乎、小红书等渠道,参考上岸学长学姐的推荐;二是招生人数,学硕招生人数较少,一般不超过20个,统考招生5 - 10个的学校上岸概率相对较大;三是复试比率,1:1.5左右比较正常,上线几率较大。同时,不建议报考北京、上海地区学校,因其会有压分严重的问题。

初试是考研的重要环节,考试科目可在研招网查询,但具体涉及的书目需自己询问学长学姐。构建知识框架时,参考学长学姐的笔记能够提高效率。报班与否需根据专业和学校情况决定,竞争激烈、按国家线招生的专业,可能需要通过报班提升竞争力;而招生人数少、自划线招生的学校,自主学习或许就已足够。初试以基础知识为主,要平衡好专业课和公共课的学习精力,像分差不大的政治主观题,则不必投入过多精力,英语则重点抓好阅读。复试同样不可小觑,建议报班进行短期突击,提升理论分析能力。准备复试材料时,个人简历要突出与报考专业的相关性,避免罗列无关的社会实践经历。复试题目通常由导师根据研究方向拟定,因此,提前在知网查看报考导师的文章,了解其研究方向,能更有针对性地备考。

考研过程中,心态调整不容忽视。我们要理性看待竞争,考研竞争压力通常小于高考,考不上也不代表人生失败。备考过程注定孤独焦虑,但要直面这些情绪,坚持到最后,考试过程中会有很多人弃考,坚持考完就已经战胜了不少对手。最后,白卓言同学也建议考研和就业两手准备。他建议同学们在九月秋招时提前投递简历,此时岗位多、面试机会大。若找到不错的工作,可为考研保底,减轻心理负担;即便没找到,投递简历也不会耗费太多精力。而且,企业的三方协议不会影响考研、考公上岸后的选择,建议同学们考研和投递简历同时进行。
此次活动为同学们带来多方面积极影响。在考研认知上,让同学们对考研流程、各环节重点有清晰认知,不再对考研感到迷茫,消除了许多误解和担忧。备考策略上,同学们收获专业和学校选择方法,学会依据自身情况挑选合适目标,还掌握了初复试备考技巧,像构建知识框架、依据专业特性决定是否报班等,能更高效地备考。心态塑造上,本次活动帮助同学们建立正确心态,认识到考研竞争压力小于高考,且考不上也有诸多出路,缓解了过度的焦虑。同时,鼓励同学们直面备考孤独,增强了坚持到底的信念。职业规划上,了解到考研就业可两手准备,让同学们有了更多选择和保障,在秋招时积极投简历,多一份职业规划的可能性,未来发展道路更加清晰。
文案:组织部 付明可
校对:组织部 朱辰
拍摄:组织部 朱辰
编辑:运营工作室 江朋阳
审核人:姜文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