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日至8日,在大连外国语大学高级翻译学院建院五周年之际,由大连外国语大学高级翻译学院联合研究生处、辽宁省外语研究生创新与学术交流中心承办、辽宁省教育厅主办的“全国MTI教育教学高端论坛暨第四届辽宁省翻译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教学研讨会”在线成功举办。

7月3日,大连外国语大学校长刘宏教授,全国翻译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黄友义教授、副主任委员仲伟合教授、学术委员会委员杨俊峰教授和刘和平教授、学术委员会秘书长穆雷教授、委员柴明颎教授出席本次论坛,来自省内外高校4000余名师生在线观看论坛直播。本次论坛我校副校长常俊跃教授主持。

我校校长刘宏教授在开幕致辞中对参加此次论坛的各位专家学者表示了诚挚的欢迎,并从四个方面对我校MTI教育综合改革的措施进行了经验分享:一是坚持立德树人,打造高素质翻译人才;二是创新培养模式,构建翻译硕士特色培养体系;三是校企协同育人,建设翻译实践实习基地;四是严格质量标准,实现翻译资格证书与学位授予相衔接。刘宏校长指出,高校MTI教育教学要更加聚焦立德树人,以此为基础,强化服务需求,凝练交叉学科、特色学科方向,例如翻译与国际传播、翻译与人工智能、翻译与数字人文等新兴方向;课内外、校内外、国内外联动,推动开放办学与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践导向、提质增效,强化课程质量建设;对接行业企业需求,产教融合、校企协同育人,不断提升MTI研究生职业胜任力。通过各高校MTI教育的共同努力与高质量发展,为提升国家翻译能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中国话语体系增砖添瓦。

研讨会上,黄友义教授、仲伟合教授、杨俊峰教授、刘和平教授、穆雷教授和柴明颎教授分别作了为《提高翻硕质量培养时代实用人才》《中国翻译学科发展与翻译专业教育:历程、成就、挑战与展望》《依据市场需求定位翻译教学——创新融合“一带一路”倡议》《新文科新技术:融合型语言服务人才培养》《翻译师资队伍建设的探索》和《需求促改革——从翻译行业的演变看人才培养的发展》的主旨报告。

本次高端论坛上各位专家学者提出的新思想、新观点,为我国新时期MTI教育向着更高水平发展提供了新的方向、理念、方法和路径,必将指导和引领我国各高校MTI教育在新一轮的全面深化综合改革中不断取得新成果,为服务我国新时代全面对外开放新格局做出更大贡献。

7月4日至8日,完成了此次研讨会的线上翻译教学培训,超过4万人次的省内外师生,在线观看了培训直播。

本次线上翻译教学培训的专家包括(按授课时间顺序):中国政法大学钱端升讲座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仲裁法学会法律英语教学与测试研究会会长张法连教授,上海外国语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全国翻译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韩子满教授,北京外国语大学高级翻译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世界翻译教育联盟翻译技术研究会会长王华树博士,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翻译学院副院长王巍巍博士,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英语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国际语言服务与管理研究所副所长崔启亮博士,上海佑译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执行副总裁、中国法律英语语料库专业委员会副主任王志涛先生,百通思达国际管理咨询有限公司CEO、中国译协翻译服务委员会副主任鞠成涛先生,中山大学外国语学院博士生导师、国际会议口译员协会(AIIC)资深会员詹成教授,广东外语外贸大学高级翻译学院博士生导师、云山杰出学者蓝红军教授,RWS语言服务和技术事业部中国区资深业务经理贺娅君女士等10名知名学者及行业企业专家。大连外国语大学高级翻译学院院长李春姬教授、副院长潘智丹教授、副院长邹德艳教授、多语种翻译研究中心主任霍跃红教授及高级翻译学院MTI教研室主任王少爽博士担任以上10名专家讲座课程的主持。

张法连教授的课程名称为《新时代背景下法律翻译教学与人才培养》。张法连教授指出,习近平法治思想提出要统筹推进国内法治和涉外法治,涉外法治建设离不开法律翻译,而法律翻译教学是法律翻译人才培养的核心环节。“一带一路”建设急缺大量训练有素的法律翻译人才。法律翻译不仅涉及到两种语言,也涉及到两种法律体系、不同的法律文化甚至迥异的法律概念,准确传递法律文化信息是法律翻译过程不可或缺的内容。中外法律文化的差异对法律翻译起着重要的制约作用,法律翻译应是法律文化语境中的翻译。法律翻译教学要注重法律文化知识的传递。法律翻译人才的培养是个系统工程,教学要明晰培养目标,课程安排要科学系统,教学方法要创新设计,力戒急功近利。

韩子满教授的课程题目为《翻译实践报告的选题与理论框架》。韩子满教授指出,翻译实践报告在翻译硕士专业学位的毕业论文中占了绝对多数,但相关研究比较缺乏,院校及学界的认识也比较混乱。就选题而言,主要存在缺乏规划和体现不出特色的问题;实际写作方面,则主要表现为理论框架选择及设定问题。这两方面问题的产生有其客观原因,但严重阻碍了翻译硕士专业学位的建设,应该从特色建设、国家战略及毕业论文规范等多个方面加以解决。

王华树博士的课程名称为《人工智能时代翻译技术在翻译实践和翻译教学中的应用》。王华树博士对接语言服务行业技术人才需求,结合现代语言服务行业中的最佳技术实践,系统梳理现代翻译技术知识体系,总结翻译技术发展趋势,重点分析机器翻译、计算机辅助翻译、术语提取、质量保障等技术在翻译实践和翻译教学中多元化场景应用,旨在有效提升广大师生的翻译技术素养,并为新时代翻译专业建设提供差异化的发展思路。

王巍巍博士的课程名称为《CSE口译量表在口译教学过程中的应用案例》。王巍巍博士从口译能力发展阶段、各级别典型口译活动、口译质量评价参数等方面总体解读口译量表。基于此,阐述各级别口译能力显著特征,探讨口译量表在口译课程定位、口译材料选择、学生自主练习、口译水平自我诊断、口译能力进阶等方面的具体应用案例。

崔启亮博士的课程名称为《翻译技术在MTI教学中的应用》。崔启亮博士指出,人工智能(AI)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应用对翻译专业和翻译职业产生了积极影响,人工智能时代的翻译专业教学应该积极讲解各种翻译技术与工具。崔启亮博士根据翻译技术的发展与翻译职业的能力要求,讲解翻译技术和工具的类型和功能,根据是常规需求和翻译专业培养目标,提出翻译技术教学设计和内容,根据教学实践经验,总结翻译技术教学方法,提出翻译技术与工具的教学建议。

王志涛副总裁的课程名称为《数字经济时代的语言服务价值链演进与专业性重塑》。王志涛副总裁指出,AI、大数据、机器翻译等技术的演进,让传统意义上的翻译专业和翻译职业遇到不小的挑战。内容的生产、分发与语言服务之间的协作模式也在不断演进,其形式和载体都与传统意义上的翻译大为不同。UnBabel等创新公司的实践表明,在技术提供的便利条件下,以及共享经济模式下的“AI+数据化”平台上,对于“communication”等题材的内容而言,似乎人人可做翻译。在此背景下,王志涛副总裁围绕几个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包括语言服务在发生哪些变化?变化的原因是什么?语言服务与全球化、国际化、本地化的关系如何?什么才是成功的“外语人”?

鞠成涛先生的课程名称为《新发展格局下国际化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思考》。鞠成涛先生指出,新发展格局不仅为国际化应用型人才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也对其素质和能力提出了新要求,如何识时达变,担当作为,是我们应该积极思考的问题。构建国际化综合知识体系,融合语言沟通能力、专业运用能力、跨文化交流能力和国际化视野等才能精准培养国际化创新应用型人才,更好地为新发展格局服务。

詹成教授的课程名称为《口译思辨教学:理念与方法》。詹成教授指出,口译即思维。专业口译课程不是一种语言强化训练,而是对学生跨文化交际和思辨能力的培养。因此,口译教学的一大功能应是思辨教学。詹成教授从口译的性质和特点出发,分析口译思辨教学的理据和策略,并结合口译信息听辨、信息记忆和信息重组三个教学环节的实操公开课,探讨口译思辨教学的方法。

蓝红军教授的课程名称为《语言研究与MTI翻译》。蓝红军教授指出,MTI学生不仅需要学习如何翻译,更需要学习对翻译的认识和思考。蓝红军教授以语言研究与翻译为题,主要讲解以下几个问题:1)通过语言研究提升翻译认识,了解翻译背后的语言机制;2)懂得运用语言研究的思维来观照翻译问题,解释翻译现象;3)确立翻译实践中的语言学观念,通过语言研究提升翻译技能。

贺娅君经理的课程名称为《数字化转型时代下的语言服务和技术创新》。贺娅君经理通过分析企业客户、翻译公司和自由译者的全球翻译技术洞察调研结果,对比过去及现在的企业本地化翻译及运营的变化,并结合与众多企业客户合作的最佳实践,为高校培养具备数字化理念的复合型人才献计献策。

本次翻译教学培训内容涉及口译、笔译和翻译技术,旨在从各个角度解决MTI师生在教学和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本次是大连外国语大学高级翻译学院第四次承办此类培训,也是高级翻译学院建院五周年的大型学术活动,目的是提供一个所有MTI培养院校能够共同探讨MTI教育重要问题的平台,促进省内外MTI培养院校共同努力,把MTI教育事业做大、做强、做好!

编辑:运营工作室 高翔

审核人:姜文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