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2月1日,由大连外国语大学教师教学发展中心·课程思政教学研究中心主办,高级翻译学院承办的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多语种版本翻译与外语教学系列讲座“中央政治文献翻译应遵循的‘四个意识’”成功在线上举办。该讲座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第六研究部英文翻译三处副译审孙显辉老师主讲,大连外国语大学高级翻译学院副教授王少爽老师主持,来自校内外的280多名师生参与了讲座。
讲座开始前,王少爽老师介绍了主讲人孙显辉老师,以及本次讲座的主题。
讲座伊始,孙显辉老师简要介绍了本次讲座的主要内容:中央文献翻译的内容、中央文献翻译工作的特点、中央文献的文体特点、中央文献翻译原则——“四个意识”。
在第一部分,孙显辉老师向大家展示了中央文献翻译的内容,其中包括党和国家重要会议文件、党和国家重要历史著作、领导人全集、选集、论述摘编、两会文件、党代会、全会文件、中国共产党历史、中国共产党简史、毛泽东选集、习近平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论述摘编、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内容。
随后,孙老师介绍了中央文献翻译工作的特点。在翻译中央文献时,由于其特殊性和敏感性,译者需要具备较多的政治考虑。中央文献对译文质量的要求较高,译者所承担的责任重大。因中央文献翻译工作时间紧迫,译者需要具备较强的快速反应能力。中央文献翻译具有一套完整的工作流程,翻译过程中的工序较多。
在第三部分,孙老师展示了中央文献的文体特点。在政论文中,无主语句居多。在用词方面,中央文献用词规范、严谨、庄重。在内容方面,中央文献逻辑严密,说理性强,内容复杂。在句式方面,中央文献句式结构变化多样。在布局方面,中央文献行文注重整体布局和层次感。在修辞方面,中央文献注重修辞排比。
根据中央文献的文体特点,孙老师在最后一部分提出了中央文献的翻译原则——“四个意识”。首先是政治意识,由于中央文献的政治属性,其翻译的首要要求是讲政治,从党和国家的政治主张入手,从国家和民族的利益诉求出发。其次是主体意识,在翻译中央文献时,要体现以人为本的意识,凸显人民的主体地位,强化人的主观能动性。再次是逻辑意识,翻译中央文献时,要根据上下文按照逻辑重新排列句子顺序,同时也要顺应政策的逻辑。最后是重生意识,翻译中央文献时,要以受众为导向,与时俱进,推陈出新。同时,译者也要转换意境,清晰表达内涵。
讲座结束后,同学们积极提问,孙显辉老师也对有关问题作出了详细解答。最后,王少爽老师对整个讲座和提问环节进行了总结。
文案:董楚凡
编辑:运营工作室张淇芮
审核人:姜文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