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0日上午,旨在“以赛促学、以赛促译、融通中外、文明互鉴”的首届“理解当代中国”多语种国际翻译大赛颁奖典礼暨“翻译中国与国际传播”高端论坛通过线上成功举办。来自世界各地的与会者通过腾讯会议、CATTI译路通微博直播、译直播、科言派、语言服务行业视频号五个平台参加了颁奖典礼及论坛活动,直播观看人次超过5万。大赛由全国翻译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中国翻译协会对外传播翻译委员会、中国外文局翻译院和辽宁省教育厅指导,由大连外国语大学主办,大连外国语大学高级翻译学院及多语种翻译研究中心承办。

全国翻译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全国翻译专业资格考试领导小组成员兼考试办主任、中国外文局机关党委常务副书记闵艺,全国翻译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秘书长、上海外国语大学高级翻译学院院长张爱玲,中国外文局原副局长兼总编辑、中国翻译协会常务副会长黄友义,外交部外语专家、中国翻译协会前任常务副会长陈明明,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中国网)总编辑王晓辉,中国翻译协会副会长、大连外国语大学校长刘宏和副校长常俊跃等领导及嘉宾出席了颁奖典礼和高端论坛。

本次活动分为大赛颁奖典礼、“翻译中国与国际传播”高端论坛、获奖选手感言三个环节。

在颁奖典礼致辞中,闵艺主任指出,我们迫切需要培养和选拔大量翻译人才、国际传播人才。我们翻译人肩负着通过掌握的外语来向世界展示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的使命。闵艺主任代表中国外文局和CATTI考试各有关单位对后续大赛及相关活动的举办予以新的厚望和支持!

张爱玲秘书长从翻译专业建设、翻译活动和翻译人才培养等方面出发,阐明培养大批应用型、专用型人才的重要性。她指出,翻译专业建设为中国文化走出去、“一带一路”倡议等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翻译活动有效增进了各民族友好往来、国家互信合作,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翻译专业人才的作用日益明显、需求日渐增多,结合当下翻译专业教育现状,引出对翻译人才培养路径的思考。

刘宏校长对本次大赛的参赛规模和选手情况做了简要介绍,并表示本次大赛是国内组织的各类翻译大赛中为数不多的接收外国友人参加的比赛,从中能够深切感受到国际中文教育的影响力。通过参加比赛和翻译中国扶贫减贫的故事,国外青年学子加深了对当代中国的了解,更加理解中国为世界减贫事业所作的杰出贡献。我们期待大赛能够帮助更多世界各国青年学子更加深入地了解当代中国国情,熟悉中国文化,感知中国发展,促进中外人民民心相通,促进中外文明互学互鉴。刘校长指出,中国故事的书写与传播越来越重要,我们不能忽视中国故事“传而不通、通而不达”的问题,更不能忽视不友好力量对中国的抹黑和打压;我们要向全球积极“自述”中国故事,纠偏“他述”的不正确,改进中国故事的叙事内容、叙事形式与方法,向世界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踔厉奋发,勇毅前行,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上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

大连外国语大学高级翻译学院院长李春姬公布大赛获奖名单。李院长表示,大赛旨在培养高素质中译外翻译人才,推动中国文化走出去,向世界表达中国。本届大赛设立英语、法语、俄语、阿拉伯语、西班牙语、日语、德语、朝鲜语、葡萄牙语、意大利语共计10个语种的汉译外比赛项目。从7月1日开始,截至8月31日,各语种报名人数共计10,147人次,最终提交译文8,609份,参赛选手来自中国、俄罗斯、法国、意大利等23个国家。经过各语种评阅组老师和专家们的初审、复审、终审等环节层层筛选,最终从8,609份译文中评出获奖者共计432名,其中一等奖11人,二等奖41人,三等奖133人,优秀奖247人。同时组委会还评审出参赛人数超过100人的15所高校获得最佳组织奖、参赛人数在40人以上的30所高校获得优秀组织奖。

在主旨报告环节,黄友义会长做了题为“‘翻译中国’与国际传播效果”的报告。他以自己作为翻译人的亲身经验和切身体会,向大家深刻阐述了翻译之于理解当代中国,翻译之于构建及传播中国形象的重要意义——对外翻译的重要性在于打通国际传播最后一公里。对外翻译是国际传播的重要内容,是基础性工作,没有对外翻译就没有国际传播。做好国际传播、做好对外翻译是中国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一种文化必然。他指出,在国际传播时代,译者自身需要首先理解中国,了解中国,在此基础上,才能翻译好中国。这是传播中国的基本要素和重要前提,同时也表达了对当代青年学子寄予的殷切期望。

陈明明大使的主旨报告题目为“参加‘理解中国’翻译大赛,掌握有效进行国际沟通的钥匙”。陈大使肯定了本次大赛的意义,他认为大赛对人才培养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好的大赛应该坚持。信息化时代为翻译工作提供了许多新工具,但高质量的译文仍需译员的斟酌,这需要译者多年的积累及对中国语言文化的深刻理解。陈大使从“临门一脚”的角度对本次大赛选手译文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评析,特别聚焦于重点和难点语句,探讨了如何提高时政翻译能力。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中国网)总编辑王晓辉围绕“培养国际传播人才,建立对外话语体系”做了主旨报告。他指出,对外话语体系不是研究出来的,而是在对外传播实践过程中不断探索出来的,建立话语体系应该遵循马克思主义的立场,以“四个自信”为基础,要有明确的目标,也要考虑受众的立场。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贯穿的方法是尊重文化差异,跨越语言和文化两个鸿沟,准确地表达中国故事。他强调了培养对外翻译人才的七项要点:要有坚定的政治立场;要内知国情、外知世界;要具有深度挖掘外宣资源的能力;要具有强大的议题设置能力;要有扎实的语言基本功和高超的翻译能力;要具有运用新媒体和营造互动的能力;要具备深厚的家国情怀,能够全身心投入和坚持翻译事业。

在获奖选手感言环节,五位荣获汉译英、汉译阿、汉译西、汉译朝、汉译德一等奖的参赛选手受邀分享获奖心得,他们分别是来自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的陈景星、北京外国语大学的刘畅、上海外国语大学的李子聪、韩国外国语大学的黄惠智和大连外国语大学的全源。四位中国获奖选手均表示,翻译不是一蹴而就的过程,而是细水长流、点滴积累的过程;同时明确自身肩负的连接中外沟通的重要使命,能够认识到新时代译者的角色转换,译者需要选择合适的翻译策略和传播策略来增强语言的吸引力、感染力,以此用外语向世界讲述看得懂、能共情的当代中国故事。

值得一提的是,来自韩国的汉译朝一等奖获得者黄惠智同学,因突患新冠,无法发言,给组委会发来了深情的文字感言。她表示,自己曾参加由教育部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和大连外国语大学联合主办的“新汉学计划”海外高级中文翻译人才培养项目——中韩高级翻译研修班,显著提升了她的汉语水平。参与此次大赛并获一等奖,更是给予她极大的自信与动力去学好汉语,并希望在不久的将来自己能成为一名优秀的译员,为中韩关系的友好发展做出贡献。

首届“理解当代中国”多语种国际翻译大赛颁奖典礼暨“翻译中国与国际传播”高端论坛落下帷幕,大连外国语大学将继续联合各方探索比赛机制化方案,为服务国家战略需求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培养更多高素质的中译外翻译人才和国际传播人才。

编辑:运营工作室 高翔

审核人:姜文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