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翻译让世界更好理解中国
记者:张杰 通讯员:王少爽
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是加强中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重要任务。作为国际传播的重要环节,翻译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沟通中国与世界的重要桥梁。10月30日,首届“理解当代中国”多语种国际翻译大赛颁奖典礼暨“翻译中国与国际传播”高端论坛在线举行,助力推动中国翻译实践从“翻译世界”向“翻译中国”的转变。
更好传播中国形象
习近平总书记给外文出版社外国专家回信指出,用融通中外的语言、优秀的翻译作品讲好中国故事,引导更多外国读者读懂中国。中国外文局机关党委常务副书记、全国翻译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副主任闵艺表示,这为做好新时代国际传播工作、翻译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在她看来,翻译作为沟通世界各国的桥梁,不仅应发挥其交流与传播的作用,更应注重其背后的文化内涵、思想内涵和价值内涵,强调语言传播的专业性、人文性和思想性。通过我们掌握的外语,用外国人听得懂的语言向世界展示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是翻译人的使命。
文化因交流而精彩,文明因借鉴而丰富。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国际影响力不断扩大,世界舞台上掀起了中国风和中国热。大连外国语大学校长刘宏提出,中国故事的书写与传播变得越来越重要。我们不能忽视,中国故事“传而不通、通而不达”的问题始终存在,这就要求我们向全球积极“自述”中国故事,改进中国故事的叙事内容、叙事形式与方法,向世界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近年来,我们国家弘扬中华文化,凝聚中国智慧,为世界治理提供中国方案。只有让世界各国充分理解中华文明和中国价值观念,才能使其理解人类命运共同体蕴含的理念价值,才能更好地理解中国道路、中国式现代化的根基所在。
翻译是促进人类文明交流的重要工作。通过准确传神的翻译介绍,让世界更好认识新时代的中国,对推进中外文明交流互鉴具有重要意义。上海外国语大学高级翻译学院院长张爱玲表示,随着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对外开放格局不断向前推进,翻译专业人才对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作用日益明显。培养大批高层次、应用型、专业型人才,成为我国深化改革开放、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助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满足社会需要的必然要求。翻译专业建设为中国文化“走出去”“一带一路”建设等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翻译活动有效增进了各民族友好往来、国家互信合作。
深刻理解中华文化
翻译是一种跨文化行为,它不仅是两种语言间的相互转换,更是两种文化的交融。优秀翻译的前提是需要跨越两种文化,在深刻理解中华文化的基础上,通过对外翻译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推动中华文化更好地走向世界。“翻译对于构建及传播中国形象具有重要意义,对外翻译的重要性在于打通国际传播的最后一公里。”中国翻译协会常务副会长黄友义表示,对外翻译是国际传播的重要内容与基础性工作,没有对外翻译,就没有国际传播。做好国际传播、做好对外翻译是中国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一种文化必然。他强调,在国际传播时代,译者自身需要首先理解中国、了解中国,在此基础上,才能翻译好中国。
伴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机器翻译越来越频繁地应用于金融、商贸等诸多领域。这为翻译行业注入了新活力,同时也为世界不同语言地区的经济贸易、跨文化交流等带来巨大便利,机器翻译在专业翻译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中国翻译协会前任常务副会长陈明明表示,信息化时代为翻译工作提供了许多新工具,但高质量的译文仍需译者的斟酌,这需要译者多年的积累及对中国语言文化的深刻理解。
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需要加强中国对外话语体系建设,立足中国经验,在深刻理解把握中华文化的基础上,推进体系化、系统化和持续性的创新。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中国网)总编辑王晓辉表示,对外话语体系不是研究出来的,而是在对外传播实践过程中不断探索出来的。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贯穿的方法是尊重文化差异,跨越语言和文化两个鸿沟,准确地表达中国故事。
加强高端人才培养
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加强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是我们在新时代的一项重要任务。“我们迫切需要培养和选拔出大量翻译人才、国际传播人才展现真实的中国形象、传递真实的中国声音,让世界了解当代中国、理解当代中国。”闵艺表示,要吸引更多复合型的职业翻译人才及语言服务人才,讲好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故事、中国人民奋斗圆梦的故事、中国坚持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故事,继续向世界展示一个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
从“翻译世界”到“翻译中国”,要求高校大力推进翻译教育事业,培养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的高素质翻译人才。刘宏建议,凝聚起语言的力量,凝聚起政府、高校、行业、企业和媒体的力量,构建融通中外的话语体系,要求翻译工作者坚持发展的眼光与创新的认识,结合个人翻译本领与实践,向世界讲清楚历史中国和当代中国;要求我们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思想精髓,增强文化自信,不断散发出具有中国特色的个人、集体、民族乃至国家的精神气魄,展现出更加鲜明生动的故事内涵。
新时代的发展,对加快文化创新、加强文化软实力提出了更为迫切的需求。我们需要加快中华文化“走出去”的步伐。在张爱玲看来,一方面,要加强翻译与中国的古典文学、古典哲学、中国历史、新闻媒体、影视文化的结合,帮助世界真实客观地了解中国。另一方面,也要通过培养知华、友华的留学生,打造一批能够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的文化代言人。在翻译人才培养方面,她建议,需要加强翻译专业培养单位和产业、行业界的联系,搭建翻译专业高校与行业产业之间的平台,促进翻译专业与高科技行业的融合。此外,翻译专业教育要放眼全世界,打开新局面,释放翻译专业教育的潜力,培养出可以满足当代国家战略需要的新型翻译人才。
对于翻译人才的培养,王晓辉强调,要有坚定的政治立场;要内知国情、外知世界;要具有深度挖掘外宣资源的能力;要具有强大的议题设置能力;要有扎实的语言基本功和高超的翻译能力;要具有运用新媒体和营造互动的能力;要具备深厚的家国情怀,能够全身心投入和坚持翻译事业。
会议由大连外国语大学主办,大连外国语大学高级翻译学院及多语种翻译研究中心承办。
内容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编辑:运营工作室刘馨楚
审核人:姜文龙